1.和蔼可亲
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见恩师康立山先生的一幕,是在我就读的本科学校(河北地质大学)的电梯门口,当时康老师受邀前来做学术报告。那时的我虽还是一位学术小白,但对于康老师的学术成就早有耳闻,并且期待能成为康老师的弟子。还记得那天怀着期待又忐忑的心情提前到通往学术报告厅的电梯前等待康老师,并鼓足勇气和康老师打了招呼,提出想报考他的研究生。我至今仍记得当时心跳加速,非常忐忑,担心因自己的本科院校不够好而拒绝我,令我倍感意外的是康老师面带微笑地和我说:“欢迎报考”。至今记得当时我兴奋了好几天,万万没想到康老师是和蔼、可亲,这也是康老师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他的微笑至今仍深深刻在脑海里。
2.视野开阔
当成为了康老师的研究生后,并近距离频繁接触后,我发现康老师是一位治学严谨、认真刻苦的学者。当时读研究生期间,康老师每周都有举办研讨班,研讨班里的成员不仅限于地大就读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还有武汉大学、武汉理工、中南民大等高校的科研工作者。研讨班上,即使是当时已七十岁的康老师还经常为大家作最新的研究方向报告以及对相关研究提出的新思想,并且康老师经常鼓励大家在研讨班上汇报各自的研究成果。
康老师还经常邀请国内外学术界大师们来校做报告及访问,为了锻炼和提高同学们的学术交流能力,康老师还会安排研究生们接待各位专家。当时康老师就安排我和李悦乔同学一起接待过Gene Expression Programming(GEP)的提出者Ferreira教授,以及澳大利亚的BOB教授。从和这些大师们的接触过程中,我们不但开阔了视野,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学术能力,为今后的学术之旅开启了一个较好的开端,并为今后的学术工作打下了较为坚实地基础。
3.坚持不懈
康老师热爱研究是每一位和他接触过的人都清楚的事情。只要谈起学术研究,总能从他脸上看到无比的激情。我在就读博士期间,康老师当时已经有七十多岁高龄并身患重病,我每次去看他,他仍坚持每天阅读英文专著。我至今还记得每次去看康老师,他仍会关心地询问我目前的研究进展、遇到的问题,甚至还解答我的疑惑。康老师身上的这种坚毅不拔的精神至今仍影响着我、鞭策着我。
康老师在学术上造诣高深,在治学上具有严谨、求实和求精的态度,在事业上具有奉献、踏实和创新精神并且为人正直、谦逊、宽厚待人,这些高尚品德都时时地在影响、感染和激励着我,并将成为我终生学习的榜样!谨以此文纪念康立山先生。
个人简历
杜欣,女,新疆省石河子市人,博士,教授。2011年入选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2012年入选为福建师范大学青年骨干教师,2017年入选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主要从事智能计算、数据挖掘、基于数据驱动的软件工程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已在《Swarm and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Knowledge -Based Systems》、《Soft Computing》、《中国科学信息科学》、《软件学报》、《电子学报》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英国际合作交流项目,2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和1项福建省教育厅项目。已获得发明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12项;先后获本科课堂教学优秀奖以及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目前担任福建师范大学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软件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软件工程专业负责人,兼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民盟师大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智能优化与调度学会理事、福建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