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奖名单公布,永利官网共有44名学子获奖,这是历年来永利官网在该竞赛活动中取得的最好成绩。其中,来自永利官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19级学生赵晨曦,杨帅帅,方知雨三人,组成“赵帅雨”队,一举斩获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从组队,到参加集训,再到最后的国赛,每一步他们都走得扎实、走得无悔。现将队伍的心得体会整理如下,供计科学子们参考。
志同道合的组队
队伍三人各有长处,优势互补,互相交流了参赛的想法之后,一拍即合,队伍正式成立。赵晨曦的高等数学A2由余绍权老师授课,余老师平易近人,讲题耐心、生动且方法巧妙,他们便联系到余老师担任指导老师。
跌宕起伏的集训
暑期集训是我们团队成长最快、最充实的阶段。5次集训,队伍三人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找文献,编程序,写论文,交流解题思路。在建模集训期间,他们把每次下发的所有题目都尝试了一遍,对于每个题型的特点都基本了解,同时也确立了写作平台是Word,而不是一时难以上手的LaTeX。
但同时,整个建模集训整个过程也是痛苦的。集训期间,三名队员不但只能线上交流,而且对于建模的整个过程不是很熟练,所以几乎是不分昼夜时刻都在想建模的问题。每当晚上六点公布集训题目时,他们会迅速浏览题目,开展线上会议交流,确定难度划分,然后当晚确定选题,第二天便开始正式解决问题。余老师在每次集训论文提交之后都会耐心地为他们的论文指出不足,为他们指明前进的方向。整个暑期,队伍经历过低谷、遭遇过意外,但也在不知不觉中迅速成长,能够将题目转化为数学语言,能够流畅使用MATLAB,SPSS等软件进行编程求解和数据处理。
集训时期部分论文
柳暗花明的国赛
参赛的每一天,他们都用照片做了点滴记录:
比赛第1天早晨,在未来城图书馆的电梯里准备去研修室,队长赵晨曦要拍一张合影。
比赛第一天傍晚,落日从研修室窄窄的窗户缝照进来。
比赛第二天深夜,准备通宵前的能量补充,这是我们一位队员当天的第一顿饭。
比赛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凌晨1点,从东综望向鲁磨路,珠宝大楼的镜面墙壁把灯火延伸到远方。
最后一天晚上6点,刚提交论文,整理“战场”,准备离开这里。
最后一天晚上7点,论文提交后,过地大天桥到西区走走,大一的新同学在军训,天空进入蓝调时间,三人大口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比赛最后一天。在比赛进行到最后一天凌晨的时候,他们发现之前的思路规划做到现在被完全否定了,整个队伍死气沉沉,萎靡不振,题目毫无进展。赵晨曦和杨帅帅在思路上有了很大分歧,莫衷一是,彼此都不服气。到后半夜,杨帅帅甚至准备放弃。此时方知雨强忍困意,一直在撰写论文,并耐心劝导另外两个同学“只剩最后一天了,现在不能放弃”,成功感化另外两位队友,三人齐头并进一起努力,虽然较早地完成了论文,但直到最后一刻,我们三人仍对论文上的格式、细节在反复雕琢。最后论文点击提交,如释重负。“这三天,好像一个世纪过去了。”
写在最后的团队感言:
我们队伍的建模之路到这里就是尾声了,感谢杨瑞琰老师的组织和余绍权老师的指导。希望准备参加数学建模比赛的学弟学妹们踏实学习,敢想敢试,踩在我们这些“老货”的肩上,为七秩地大夺取更高的荣光。——“赵帅雨”队
来自“赵帅雨”队的一点总结:
1. 一个结构合理的队伍是获胜的重要前提。我们三人都来自yl6809永利官网,共有的编程背景保证了沟通的流畅。更重要的是,相同的基础之外,我们分别在编程、建模和论文写作上有自己的长处,能够最大程度发挥个人优势,把队伍的木桶筑高;
2. 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安排比赛,我们队伍通宵的一晚,效率很低,不如睡觉;
3. 认真准备集训,把每一次训练都当成比赛来打。我们队伍的分工、做题节奏和论文模版都是在集训时期敲定和完善的,可以说没有这段前期的准备,获奖就是天方夜谭;
4. 相信自己的选择。我们队在比赛进行到一半时有过绝望和崩溃,甚至考虑过换题。但坚持下来,发现柳暗花明。
5. “一次参赛,终身受益”,此言不虚。在建模分工中每一个位置都是收获巨大的。这是我们三个人都绝对认同的事情,相信其他参加建模比赛的同学也不会否认。鼓励大家来参加建模比赛,在这里浴火,在这里新生。